邢台 - 信都区 - 青芽育人共同体(幼儿园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新闻资讯 - 正文

河北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2023-04-08323313


河北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印发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文明办、公安局、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团委、妇联、关工委、科协,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党工委、妇工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 号)各项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制定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做好《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和我省《若干措施》的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渠道面向广大学生家长解读政策、传播思想 ,引导家长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北省委网信办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民政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物局

河北省妇儿工委办公室

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女联合会

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2月28日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若干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 号)各项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1. 密切家庭学校沟通交流。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校有效沟通机制,完善家庭联系册,用好电话、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严格落实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制度,做好家校日常沟通联系。逐步加强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 ”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引导家长主动关心关注学校教育。认真落实家访制度, 各中小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 1 次家访,科任老师要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

 

   2. 强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内容,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充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队伍, 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提升指导服务水平。全面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家长通讯群组信息发布管理。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 2 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 1 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各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 2 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和 2 次亲子实践活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困境儿童家庭教育帮扶台账。

 

   3. 切实发挥社会资源育人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牵头联系妇联、民政、文旅、公安等部门,积极协调社会有关单位提供育人资源,建立本地区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供本地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使用。统筹加强实践基地管理,积极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建立市、县两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广泛吸纳“五老 ”、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德艺双馨艺术家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科协、体育等方面资源,坚持“请进来 ”与“走出去 ”相结合,丰富学校课程和课后服务内容。

 

   二、切实履行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4. 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省市县德育共同体、省市县家长学(总)校和各地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加强“河北家长在线 ” “ 阅家长 ”“知子花开家长学堂 ”微信平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新学期家长第一  课》、“六一圆梦红包 ”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合格家长建设工程 ”,定期组织合格家长测评工作,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督促指导留守儿童家长做好与子女的沟通联系。

 

   5. 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持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推介,教育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沟通协调作用,引导家长充分理解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配合学校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教育学生。多渠道广泛宣传社会实践大课堂对子女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父母支持、带领子女开展户外活动、参观游览和社会实践。探索推行家庭教育清单制度,帮助父母厘清家庭教育责任,主动协同学校教育,积极引导子女体验社会。

 

   三、引导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6. 健全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知子花开 ”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家长学校等,2025 年城市社区建站(校)率达到 90%,农村社区建站 (校)率达到 80%,服务站或家长学校每年至少组织 4 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婚姻登记机构、收养登记机构通过现场咨询辅导、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积极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年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活动,做好活动宣传推广。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单位应设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

 

   7. 扩大社会育人资源供给。社区要面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演出场馆、体育场馆、国家公园、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活动,并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开放日等方式,提供社会育人便利资源。鼓励支持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持续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 ”等工作,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8. 净化社会育人环境。深入开展儿童图书、音像等出版物清理整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沉迷、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督促属地网站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社会文化及良好网络生态。充分发挥校园安全工作厅际协 调机制作用,联合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学校安全巡回检查制度,实施学校安防体系建设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深化各类校外培训治理,推进多部门联合综合执法,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力度,严惩重罚违规行为。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组织领导

 

   9. 明确工作职责。各地要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学校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强化与家庭、社会密切沟通协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负责在学校、社会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妇联组织负责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范围内做好社会协同育人工作。

 

   10. 加强督导考核。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本地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将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协同育人工作考核,科学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有效激励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五、夯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支撑保障

 

   11. 加大公益性家庭教育资源供给。各地要创新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模式,积极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丰富区域内家庭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优秀师资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巡回公益性宣讲。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大学生“体验省情·服务群众 ” 主题实践活动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高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派家庭教育专家、 优秀青年教师“ 送教上门 ”,积极参与其他学校、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12. 强化专业支撑。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团 队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理论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师范类院校建设家庭教育学科、成立家庭教育学院,科学系统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完善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业务培训重要内容,加强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鼓励高等院校面向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支持有关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汇聚优质家庭教育资源。

 

   13. 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积极借助各类传播平台,精准宣传解读协同育人政策举措,传播协同育人经验成效,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识、强化育人责任、提升育人合力,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