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站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名师详情

这才是孩子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有话请您好好说

名师工作室2018-05-11 10:43:16117937

生活中,你是不是特熟悉这样的镜头:母亲愤愤地对着孩子斥责,面目不能说狰狞,但一定是扭曲的。孩子或者仰着小脸一脸无辜地听着,或者低着头捂着耳朵厌恶地听着,再或者时不时顶上几句嘴,最后,妈妈们常用“不听话”和“犟嘴”形容孩子,而孩子,也会用“真烦”“唠叨”来形容妈妈。

 

每当看到这些情景,我总是立刻反思,我是不是那个讨厌的妈妈,我是不是一个有话不会好好说的家长?

 

的确,因为生活的繁琐、工作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我们经常把自己的无助感转换为指责,施加给最亲密的人,特别是常常犯“”的孩子。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来太不公平了,可是不良的情绪一旦打开闸门,就转换为泥石流一样的唠叨、指责,冲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淹没了他们的安全感,摧毁了他们的信任。今天,咱们来聊聊如何跟孩子说话这件事。

 

重视我们的唠叨

 

与原生家庭关系

 

说起原生家庭,相信许多家长都有一些了解。就自己的体验来说,父母的行为方式会根深蒂固地种在我们心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自己没有组建家庭时,似乎不觉得,但当我们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宝宝时,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迅猛地向我们袭来。

 

在新组建的家庭中,大多数妻子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或热情、或愤怒的提醒、帮助着自己的丈夫。但几年之后,我们往往收获不到对方的感谢,反而是冷漠和逃避。

 

后来有了宝宝,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他们和别人家的小孩儿比,总觉得不能落下,不能失败,不能丢了面子。于是,在唠唠叨叨的比较和抱怨中,我们又收获了孩子的“笨”“顶嘴”和“疏离”。当你又一次在家里举起“都是为你好”的大旗准备“滔滔不绝”时,是否感觉自己像极了母亲?她也曾经这样对你的父亲,这样对待过童年的你。有时候,我们的唠叨真的像幸福生活的一瓢凉水,让自己和对方同样沮丧无比。

 

唠叨常常伴随着指责

 

我们唠叨时,大多不是就事论事,往往是因为自己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遭受了打击,无法自我平复,所以会“借题发挥”,把无力感转化为坏情绪发泄到最亲密的人身上。既然有坏情绪,就一定会有指责。

 

你有没有因为孩子一个字没有写好,而揪出他上周上课走神的事,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夸奖班里的某某,长他人志气,灭孩子威风。你有没有因为单位工作的不顺利,而抱怨家人的一个菜做咸了,指责他这么多年来从不关心自己的“死活”。

 

指责的背后,其实就是希望对方的理解。大人还好一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就委屈至极了,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真的做错了,才会惹得父母这样生气,或者在小心眼里慢慢萌发恨意,认为自己有个坏爸爸或者坏妈妈。

 

爱,要好好说

 

学会说“sorry”

 

改变唠叨的坏习惯的确有点难,但我想,每个家庭都向往和谐幸福、相互鼓励、彼此欣赏的家庭氛围。所以,改变仍要从自己做起。首先,我觉得要学会说“sorry”

 

如果在生活中避免不了唠叨、抱怨和指责,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那么事后,你至少要学会说“sorry”

 

家,是爱的港湾。无论如何,家人之间是相亲相爱的。如果我们的确伤到了家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请你一定要真诚地向他倾诉自己真正想表达的。

 

“妈妈今天上班很累,心里很烦躁,所以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向你说了那么多不该说的话,对不起!现在妈妈很后悔,请原谅我,好吗?”

 

尽管孩子可能当时很委屈,但当你真诚地向他道歉时,孩子一定会原谅你,他知道,你那一刻的坏脾气并非他真的做错了什么,很有可能他还会像小大人一样拥抱和安慰你!我们的孩子,就是如此善良。

 

就事论事,态度和蔼

 

每个人都讨厌对方以一个资深的教育者来长篇大论地论证他的小错误。作为父母,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一些问题时,应该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保持着和蔼、平静的态度跟他谈,这样才会有效果。就事论事,很简单,即发生了什么说什么,不要涉及其他,否则对孩子来说会抓不住你说话的重点,不知道你到底要他做什么。

 

发现孩子写作业时玩橡皮,分心了。那么,最有效的对话是:“宝贝,专心写作业,不要玩橡皮。”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玩橡皮没专心写作业,得马上放下,继续写作业。如果你从玩橡皮扯到了孩子课堂的听课状态,再扯到他某次考试的成绩,再扯到他的未来前途未卜,那么孩子一定不知道你到底要他怎么样,他手里的橡皮是不会放下的,小一些的孩子会一脸迷茫,大一些的一定会堵住耳朵!

 

人们常说,与别人谈话的关键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说话时的态度。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肺腑之言,用焦躁、不耐烦的态度表达出来,对方回报的一定是焦躁和不耐烦。同样,即使你提出的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只要态度和蔼、平静,对方一定会心平气和地听完,并斟酌自己的行为。

 

孩子在商场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非要购买,而你又觉得没有必要的话,你可以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买这个玩具,可是我们家已经有一款同样的了,我觉得暂时不要购买。”如果孩子不依不饶,使出“必杀技”——哭闹,那么你也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失望、生气,你可以哭出来,会好一些的,妈妈陪着你。”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得到充分的理解,并且发泄出来,他就会平静下来。

 

控制孩子的情绪,先从父母开始,只有我们学会了平静面对,孩子自然知道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尊重孩子,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有时候,大人总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孩子,因此不能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误解孩子,爆发唠叨。一位母亲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那么几天,这位母亲的工作特别多,特别繁琐,她每天都累得不想再说话,进进出出,疲惫和不耐烦全写在了脸上。她的女儿很善于观察,知道妈妈不开心,但她不知道为什么。

 

有一天放学,她说为妈妈准备了一个惊喜,但这位母亲真的惊喜不起来,因为她一心想快点让女儿把作业写完,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所以敷衍说:“好,先写作业,回头再看!”女儿并未因此沮丧,她开始写作业。可是,她对知识掌握的不大好,错了很多题。于是,这位母亲便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一股脑儿倾泻到孩子身上,她甚至愤愤地说,这就是你送给我的惊喜!孩子委屈极了,抹着眼泪写完了作业。

 

晚上,妈妈睡觉时,发现枕头上放着一个用作业纸折的袖珍信封,封面上写着“送给妈妈”,还画了一颗粉红色的爱心。打开信封,里面的小纸片上写着“妈妈,希望你开心起来。”妈妈所有的焦躁顿时被女儿的信融化掉,剩下的唯有后悔和自责。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心灵,他们装下的是自己的快乐、忧伤还有对自己父母的爱!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笨拙的一面,忽视了他们的美好。这样的“冤案”究其根,就是大人的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如果孩子要向你表达什么,请一定要耐心听完,如果听不明白一定要“不耻下问”。也许,孩子要表达的,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有听明白了,我们才能给予孩子准确、理智的答复。

 

有话好好说。爱,更要好好说。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尾页
  • 当前第页 每页条 共
张杰

证书名称: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擅长领域:亲子沟通,学前教育

名师简介:<p>现任张家口市怀来县怀来双语学校教育处主任、家长学校副校长。曾获省家长学校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市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在《河北家长学校》上发表《且歌且行》《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等多篇文章。